近期,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配送货,在深圳变成现实。在错综复杂的交通线路中,配送机器人依托全景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室内定位导航,顺利将货物送达目的地。
图源:南方日报
如今,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已日趋成熟,除了机器人采用的全景激光雷达,还有服务于公众的物联网定位方案。在北斗信号难以触及的室内场所,例如医院、机场、博物馆,经常能看到完善的室内定位导航方案。这些方案应用了哪些核心技术?各自又具备怎样的优势与局限?
什么是室内定位导航技术?
室内定位导航技术是一种在封闭或复杂室内环境中,通过蓝牙、Wi-Fi、UWB(超宽带)等信号载体,结合空间算法实现精准位置测算与路径指引的技术。它突破了北斗/GPS 在室内信号衰减的局限,能在商场楼层、医院病区等复杂布局中,为终端设备提供米级甚至亚米级的位置信息,既满足用户 “找路” 需求,也为空间管理者提供人员与资产的动态数据支撑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室内定位导航提升了室内活动的便利性和效率:
⚪ 在商场中,顾客可以快速找到目标店铺或商品;
⚪ 在医院,患者和家属能够准确定位科室、医生办公室等位置,减少迷路的可能性;
⚪ 在机场,旅客可以轻松找到登机口、行李提取处等关键地点,避免因找路而耽误行程。
对于企业和机构,室内定位导航同样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管理意义:
⚪ 商家可以通过分析顾客的行为轨迹,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;
⚪ 机场、车站等场所的管理方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人员疏导和资源调配,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常见技术及原理
⚪️ 蓝牙定位技术: 通过在室内布置多个蓝牙信标(如E5、MBM02),移动设备接收信号强度并计算当前位置。该技术成本低、部署方便,定位精度可达1~3米。
⚪️ Wi-Fi定位技术: 利用室内的Wi-Fi信号,设备通过检测周围热点的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来计算自身位置。该技术应用广泛,但受环境干扰较大,精度有待提高。
⚪️ 超宽带(UWB)定位技术: 通过发送极窄脉冲信号测量时间差来确定位置,具有高精度和高抗干扰性,但设备成本较高,适用于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所。
⚪️ 惯性导航技术: 利用设备内置的加速度计、陀螺仪等传感器,通过测量运动状态推算位置。该技术无需外部信号源,但存在误差积累的问题,通常需要与其他定位技术结合使用。
技术对比
室内外定位融合方案
作为在物联网领域深耕近20年的领军企业,云里物里凭借深厚技术积淀,创新研发出定位融合技术。
该技术融合GPS/北斗、Beacon、蓝牙AoA及惯性传感定位(PDR)等多模手段,通过动态权重分配与滤波算法,实现多场景下的无缝切换与连续补偿,定位精度可达 0.3-1 米。同时,其具备基建成本低、部署速度快等优势,可充分满足医院、商城等各类室内外场景的高精度定位需求。
这一定位方案中,蓝牙信标是核心构成之一。云里物里已构建起完备的蓝牙信标产品矩阵,涵盖多种类型,其中极具代表性的E5、MBS02与MBM02三款,不仅性能出众,更在功能特性上各有侧重,可适配多样化场景需求。
未来发展新趋势
⚪️ 高精度化: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室内定位导航的精度将持续提高,满足更多高精度需求的场景。
⚪️ 多技术融合: 未来,室内定位导航将融合多种技术,取长补短,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⚪️ 智能化应用: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,室内定位导航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,如根据用户历史行为进行个性化推荐,预测需求并主动提供服务。
⚪️ 与物联网的融合: 室内定位导航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,实现对室内设备、物品的实时定位和管理,为智能办公、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支持。云里物里的“室内外定位融合方案”正是典型范例。
通过引入蓝牙信标等物联网智能硬件,室内定位导航正逐步改善我们的室内活动体验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,未来的室内定位导航将更加精准、智能,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。